三国:事后诸葛亮,三兴大汉 - 第129章 官渡情报传回,诸葛亮再施离间妙计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129章 官渡情报传回,诸葛亮再施离间妙计(5更)
    入城后,刘备又问及官渡之战的战事。
    袁熙意气风发、语气兴奋:“曹阿瞒那赘阉遗丑,如何配与大将军相争?大将军自八月挥军入官渡后,曹阿瞒便屡战屡败,不仅士卒疲乏厌战,百姓更苦于征赋而多有叛曹归附大将军者。以我度料,曹操最多再坚守半月,便会退守许都。”
    以官渡目前的局势来看,袁绍也是的的确确占据了上风的。
    曹操的士卒虽然骁勇,但也扛不住袁绍十万步骑的车轮战。
    所谓以一当十,大抵只能打短期。
    一旦陷入拉锯战,兵力的优势便会凸显出来,故而大部分善用兵的都喜欢多多益善、以众敌寡。
    假如刘备在讨平六郡中没能速胜,同样也会因为兵少粮寡而陷入阎柔、王松及乌桓诸王的车轮战中。
    刘备举目看向诸葛亮,眸有询问之意。
    毕竟曹操若是输了,对刘备而言也是极为不利的。
    诸葛亮则是羽扇指了指袁熙,又轻轻摇了摇头,暗示此时不是谈话之时。
    刘备遂又向袁熙询问相关战事的细节,尽可能的获取跟官渡之战有关的情报。
    一直聊了半个时辰,刘备这才佯装疲惫向袁熙请辞;袁熙也不挽留,只言今夜会在府中设宴请刘备务必赴宴。
    待回了左将军府后,刘备又屏退左右,只留诸葛亮一人商议。
    “曹操在官渡屡战屡败,如此下去,天子恐为袁绍所得。军师以为,我是否要在幽州举旗响应?”刘备忧心忡忡。
    若是举旗响应,虽然可以替曹操分担官渡的压力,但也会在战后承受袁绍的怒火。
    幽州历经战乱,户籍稀少;刘备又初定六郡,民心新附。
    这个时候若再遭袁绍大军来攻,即便有诸葛亮谋划军事,刘备也难以跟袁绍抗衡。
    可若不举旗响应,刘备又怕曹操在官渡撑不到袁绍粮尽兵退。
    届时若让袁绍入许都掌控了天子,本就势微的汉室又会变得更势微。
    诸葛亮没有立即回答,而是踱步细思。
    虽说按照正常的发展,曹操会因许攸叛离袁绍而奇袭乌巢,但世事无常并不能事事都能正常发展。
    自诸葛亮助刘备入河北后,大大小小的改变了不少事,即便是诸葛亮也不敢信誓旦旦的认为曹操就一定能火烧乌巢。
    良久。
    诸葛亮想了个谨慎的方案,道:“官渡胜败尚未有结果,此时若举旗响应,于将军不利;依亮之见,不妨假借日食天象致书袁绍,就言天象示警,或有灾难发生,不如暂且与曹操罢战,而后祭祀于黄河,既可告慰上天,又可安抚士民。”
    刘备轻抚短髯,沉吟道:“若仅以日食天象,袁绍未必会信。”
    诸葛亮嘴角微微泛起笑容:“今夜赴宴时,将军可假借醉酒挑起袁熙与袁尚相争。倘若袁熙有争嗣之志,便劝其密告袁尚:许攸在黎阳时就曾劝谏袁绍立袁谭为嗣子,沮授调任幽州也是为助袁谭拉拢袁熙。不除许攸,袁尚嗣位难安。”
    刘备闻言意动:“军师所言甚妙。许攸与袁绍、曹操皆是故交,若遭袁尚构陷,必怀怨恨投奔曹操,有许攸泄露袁军机密,曹操便可守住官渡。而袁绍在官渡失利,又会追究袁尚构陷许攸之过,袁尚此举亦会令贤士寒心。而我再将讨平幽州六郡的功劳分与袁熙,谎称助其争位,便可假借袁熙之名招贤纳士,稳固幽州根基。”
    诸葛亮拱手:“亮正是此意。袁绍令三子分镇诸州,看似掌控四州,实则埋下分裂之患。大势未定前,将军须保袁熙这幽州刺史做得安稳!”
    解决了担忧,刘备心情顿时一松,神色舒展:“有军师谋划诸事,我便能明晰大局了。军师这段时间奔波劳累,可先休息几日,切莫操劳过度,让我担忧。”
    感受到刘备的关心,诸葛亮心头亦是感动:“将军关怀,亮谨记于心。”
    随后。
    诸葛亮大步离开左将军府。
    虽说刘备给诸葛亮放了假,但诸葛亮同样忧心官渡之战的胜败,并未真的就回去休息。
    而是先来见徐庶。
    这段时间,徐庶一直留在涿县与陈震、曹宣、糜竺兄弟处理诸项事务,亦是忙得废寝忘食。
    没奈何。
    刘备麾下就大小猫几只,不仅仅是诸葛亮,似徐庶、庞统等人都得身兼多职才能将繁重的事务分担处理。
    “孔明何时回来的?”
    见到诸葛亮,徐庶又惊又喜,忙邀诸葛亮入内。
    诸葛亮还未开口,徐庶又猛地一拍额头,惊道:“哎呀!昨日子仲便已告知我左将军今日返回,我竟忘了!未能亲迎左将军,是我之过也!”
    诸葛亮安抚道:“左将军知元直公务缠身,特意吩咐勿要惊扰。明日再去拜见亦是无妨。”
    徐庶闻言轻叹:“是我才力不逮,拖慢诸事。若换孔明或士元处之,一日可抵我十日之功。”
    诸葛亮轻轻摇扇:“元直过谦了,亮至多不过抵你三日罢了。”
    徐庶眉头一挑:“孔明今日怎地毫不谦逊?。”
    诸葛亮亦是挑眉:“元直不是对左将军说过,‘庶如萤火之光,亮乃皓月之明’?亮岂敢过分谦逊?”
    四目相对,两人朗声大笑。
    笑声稍歇,徐庶正色问:“孔明今日来寻我,怕也不是专程来与我戏言作乐,有何事问我?”
    诸葛亮亦收敛神色:“的确有事相问。亮与左将军离开涿县这两月,可收到邺城或官渡方向的重要情报??”
    打探情报一向是重中之重,也同样是徐庶在涿县要负责的事务之一。
    徐庶随即取出一个小盒子,端到诸葛亮面前,道:“都在这里了。不过一事颇为有趣:袁绍原以审配统军事,但八月进军官渡势如破竹之际,却又突然将审配调回邺城。前线高歌猛进,统军事者却被召回后方,呵呵,看来袁绍麾下文武是笃定胜局已定,开始攘权争功了。”
    诸葛亮心头微喜:“审配为人喜欢独揽权力,兼之河北审氏族大兵强,袁绍又一向外宽内忌,若有人谗言构陷,必疑审配。亮之计,可成矣!”
    五更奉上。求月票!(今晚0点就不更新了,今晚早睡,明天早起码字)
    (本章完)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