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:我一个贪官懂点科学怎么了 - 第21章 两种方案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“杨匠,烦劳这几日辛苦,儘快把这八头连机水碓装好,全力碎石,越碎越好。
    大伟,除去水碓碎石以外,你要再安排人,人力碎石,不可细碎,粗碎即可。”
    秦淮拿起铁锤,搬起一块矿石置於石板之上,用力凿下,矿石受力,顿时碎裂,四处飞溅。
    秦淮捡起一块核桃大小的碎石,说道:
    “就像这种就行。”
    “这种矿石含铁量高,乾燥易碎,人不用安排很多,五六人足矣。”
    杨潜和邱大伟对於秦淮粗碎细碎的方案,虽然不太理解,但是都知道秦淮胸中自有丘壑,不是他们的眼界看得懂的,当即应允下来,没有多问。
    一旁的张修集曾经炼过铁,倒是对此安排有了一些眉目。
    就在这时,十几个汉子抬著大圆轮和八头水碓,搬了过来。
    张修集一直没太明白什么是八头水碓,此时见了实物,和眾人一样,兴奋地围观了起来。
    秦淮先是拨弄了一下立式水轮的叶片,轻易便可拨转起来,隨后又拨动转轴,同样轻易转起。
    他对此很是满意,水轮和转轴能够轻易转起来,就说明整体结构设计合理,不存在多余的阻力。
    而且,按照秦淮的设计,转轴上的拨板是错列排开的,可以根据水流方向调整角度。
    拨板数量不多,以大为主,这样做既可以降低製作难度,还可以减少后期的维护。
    这对於能否最大效率利用水力至关重要。
    邱大伟对著这庞然大物,讚嘆道:
    “这都是杨匠做的?真是巧夺天工。”
    “邱郎君谬讚了,我只是按照秦县令的设计和吩咐,做了些凿木取材的苦力活。”
    “真正的发明者,乃是秦县令。”
    杨潜如实说道,但是眼神中的欣喜之色,说明他对这个成果也很是满意。
    邱大伟眾人一脸惊诧,虽然经过连日来的相处,他们已然知道秦淮颇擅此道,可是看到如此复杂的水碓,怎么都不会想到竟然会出自秦淮之手。
    秦淮的『匠人之术』,在他们心里又提升了几个等级。
    “杨匠莫要谦虚,短短几日,能攒出如此规模和质量的水碓,已是梓人大家。在这一点上,我远不及你。”
    秦淮没有贪功,能把他的设想变成现实的人,整个丹徒,甚至是整个润州,目前来看,仅此一人。
    “大伟,你再去弄八个石臼,开口就按照铁矿石的大小来开。另外,水轮和转轴的基础一定要坐实,不可懈怠。”
    秦淮又吩咐了一些安装的细节,隨即领著眾人赶往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地方。
    高炉。
    在这件事情上,张修集作为最有经验的牙人,责无旁贷介绍道:
    “秦县令,耐火砖和皮鼓风,我都已经初步定好安装位置,就是现在摆放的地方,还请您定夺。”
    其实,东西前两日就已经採购就位了。
    他本来是想著直接安装好,可是被邱大伟拦住了,说要请示秦淮后再行修葺。
    特別是,他的技术和修葺方案还没有获得秦淮认可,不要擅自做主。
    张修集最开始不理解,可是今天见到这连机水碓,顿时明白了邱大伟的用意。
    秦淮看著地上摆好的皮鼓风,也明白了张修集的意图。
    现在的高炉只有一个进风口,张修集在每一个高炉周围摆了三个皮鼓风,就是想再开凿出来两个风口,以此提升炉温。
    这种皮鼓风,也叫橐(tuo),由皮革製作的风囊和木架构成,两端细、中间鼓起。
    皮囊上有一个拉杆,手握拉杆可以將皮囊前后推拉,使其压缩和鼓起,从而將风吹入高炉內。
    秦淮尝试推拉了几下,虽然皮囊压缩程度不够导致风速不快,但是用於块炼铁也足够了,隨即说道:
    “可以,就按照你说的方法改造即可。”
    张修集见自己的方案被肯定,格外开心,又看到杨潜眉头微皱,似乎有话想说,问道:
    “杨匠可有什么高见?”
    杨潜看向秦淮,见其没什么表示,回道:
    “皮鼓风方便快捷,確实最是合適。不过,何不把这三个橐稍加改造,连接在一起,做成排橐,如此一来,便不用再开风口,还能增加进风量。”
    “可是单个橐已经是人力拉开的极限了,做成排橐,就拉不开了。”
    “可以用马来拉,或者再给我一些时日,像水碓那样,做出水排,可以更加稳定高效鼓风。”
    张修集眼前一亮,他听说过水排鼓风,但是没见过,如果能做出来,再好不过。
    但是刚才的方案已经被秦淮认可了,二人都不太確定是不是要推翻重来,同时看向秦淮。
    此事,还需秦淮拿主意。
    秦淮笑笑,看出二人都是倾向排橐的方案,说道:
    “就按照最初的方案吧,水排一事,不著急做。”
    见眾人都不是很理解,秦淮继续说道:
    “这两座高炉的炉温不需要很高,等到点火以后,就用刚刚粗碎的矿石,能把他们炼化在一起,弄出大块的块炼铁就行。”
    “记住,这两座炉,以產量为主,其他的,都不重要。”
    听到秦淮颇为守旧的方案,张修集一头雾水,杨潜也是低头沉思。
    邱大伟率先反应过来,忙领著眾人纷纷称是。
    秦淮看著眾人各异的神情,心里感慨:
    这就是领导决策带来的效果。
    所谓块炼铁,就是炉温不够,燃烧不充分的情形下生成的铁,甚至都不能直接锻打,需要再炼化一次才可以使用。
    秦淮如此决策,有些人会觉得他急功近利、不可理喻,也有人会觉得秦淮难以捉摸、深不可测。
    其实事情很简单,就是信息差带来的决策影响。
    在场的眾人,只有秦淮知道这批铁是要交出去的。
    既然不是自己用,当然要给质量最差的铁,既可以减少矿石、助燃剂、木炭的消耗,节省本钱,还可以让外人知道他们炼铁技术落后,示人以弱。
    这就是秦淮想要的效果。
    他故意不点破,一是这种小心思没必要让更多的人知道,毕竟人多嘴杂,传出去不妥;二也是作为领导者常有的做法,更多的信息,更强硬的决策,本身就是上位者享受权力的过程,秦淮也是一个俗人,自然不能免俗。
    聪明的下属,比如邱大伟,会从秦淮的决策中推导出事情的一二甚至是全貌,从而做出最合適的应对。
    愚笨的下属,会认为摊上了蠢货领导,但是碍於权力,不得不做。
    不过这些,对秦淮来说,都不重要。
    他只看中一点,能不能把他的命令,贯彻执行好。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